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看一个人的格局,首先要看他的的眼界、视野。格局大的人往往拥有更为长远的眼量,目光更为敏锐,有战略深度。第二看担当,格局大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清晰的理解,拥有雄心壮志大目标,拥有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第三看胸襟,格局大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下从这三方面看左宗棠的格局。

左宗棠的眼界:左宗棠身处国家衰败不堪、国门洞开、列强入侵的晚清时代。面对国家的落后和积弱,他敏锐地感觉到,根源是科学和文化的落后。故此他极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打破死板僵化的科举教育制度,提高国人的素质,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强国,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识远见。

同时,也是他的敏锐,看到沙俄贪得无厌的领土扩张野心,坚定认为这种紧迫的局势若不及时遏制,必定造成我退寸而寇进尺的严重后果。

左宗棠的担当: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南疆,自封为王,宣布脱离清廷。 1871年,**也趁机出兵占领新疆行政中心伊犁,加紧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陲。面对新疆的局势, 左宗棠坚决认为,将**腴疆拱手让给别人,必将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左宗棠受任收复新疆时,已是64岁老人,他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亲率大军抬棺出关,终将新疆重新收入中华版图,他的民族大义深为后人钦佩。

左宗棠的胸襟:左宗棠出征时,正值病衰、丧友、亡妻之痛,中间曾有作战失利、计划中断、谤声四起,他不低头回避,不自我开脱,在国家战事处于紧急的关头,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表现了宽宏的胸襟。

左宗棠的一生把国家和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作为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具有敏锐视野、无私担当和宽广胸襟,他的格局要比曾国藩大。

谢谢邀请!

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晚清著名的中兴名臣,论说其二人的格局、胸襟来,毫无疑的是曾国藩的格局要远远高于左宗棠。

在为官处事方面,曾国藩的特点是尊贤容众,而左宗棠的特点则是使气恃功。说直白一点,就是曾国藩处事周到,纵使有万般恩怨,面上也会是和和气气。而左宗棠则恃才傲物,脾气太大,如果谁惹了他,他是睚眦必报的主。

太平天国战争时代,湘军大帅曾国藩实际上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左宗棠科举的运气不佳,三次京试落第,在乡教书,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先后作为幕宾进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璋的幕府。到了45岁时,在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等的上奏保举下,被派帮同曾国藩办理军务,49岁时经曾国藩秘奏清廷,保举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从此成为一镇诸侯。

但是对曾国藩,左宗棠最初是一直抱有一种很特别的矫情式的优越感,即“我得到的都是我应该得的”,等到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因战功事务,左宗棠主动和曾国藩断交,从此不相往来,对曾国藩不乏揶揄、不满之辞。时人曾有评价“左君之诟曾公,以怨报德”。

而曾国藩此后对左宗棠,依旧一如既往。在《曾国藩全集》中,还曾留下了一段很生动的记录。有人致信曾国藩,讲述左宗棠如何如何倒出说曾国藩的坏话,对此,曾国藩一笑了之,其回复如下:

左公之朝夕诟詈鄙人,盖亦粗闻一二,然使朝夕以诟詈答之,则素拙于口而钝于辩,终亦处于不胜之势,故以不诟不詈不见不闻不生不灭之法处之,其不胜也差同,而平日则心差闲而口差逸耳。年来精力日颓,畏暑特甚,虽公牍最要之件浏览不及什一,辄已弃去,即祝禀谀颂之尤美者,略观数语,一笑置之,故有告以詈吾之事者,亦但闻其绪,不令竟其语也。

(大意为:左宗棠同志天天在诟病我、骂我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但是我素来嘴拙不善争辩,如果也天天去向他回骂吵架,终究骂不过他,所以干脆用不骂不说不听不看的办法来处理,落得清净。这几年精力愈发不行,特别怕热,公文要件尚看不过来,有拍我马屁的信件也只是略略一看,一笑置之,所以有告诉我左宗棠在骂我一类的书信,知道大概就行,我才没工夫去细看)


不仅仅是在和曾国藩的交往上,同样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且有亲戚关系的郭嵩焘,也遭到了左宗棠的断交。

缘故则很狗血。

同治三年,左宗棠、郭嵩焘的老家湖南湘阴的文庙里,突然长出一颗灵芝。这一年,正好郭嵩焘受任广东巡抚,左宗棠封一等恪靖伯。郭嵩焘的弟弟在给哥哥的信里,戏谑地说文庙里出了祥瑞,果然预兆了我家有喜事。但是这件事居然传到了左宗棠耳朵里,左宗棠极为不快,认为文庙里长出的灵芝,是应征了我封伯爵,和郭家有什么关系。随后,左宗棠先下手为强,专门请人做了一首《瑞芝颂》,称赞自己的功德,导致天降祥瑞。同时左宗棠私下里给郭嵩焘去信,要求郭嵩焘不能将灵芝一事当成郭家的祥瑞云云。此后,左宗棠和郭嵩焘也切割断交。

除此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诸如船政大臣沈葆桢,因为在船政的事务上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多有交流,左宗棠闻知之后大骂。不仅如此,甚至于对他曾经一手创设的船政下死手,一度想要剿灭撤销船政。

又如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淮军不慎过界进入了左宗棠掌控的浙江,左宗棠与之交恶。之后对于内政外交的政见又多有不合,李鸿章没有老师曾国藩那样的肚量,等到左宗棠去世的时候,李鸿章赠送的挽联内容非常好玩:”**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

总体而言,左宗棠的格局不大,与曾国藩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勋名。

感谢邀请!

在历史上,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中兴名臣,湘军重要人物。但历史地位不一样,在清末**,曾国藩一直是排第一的,力压左宗棠。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但在建国后的历史书上,曾国藩是曾剃头,**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而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大功臣,评价是大不一样。

有人说,左宗棠的格局要比曾国藩高,依我看,首先就是收复新疆和与沙俄决斗这一关节,是曾国藩所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如此雄才大略和视死如归的血性,与曾国藩步步为营的笨办法,以及经常**得**却不成的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第二,有大才者,往往细行不谨。你看左宗棠,自命为当今诸葛亮,这个也看不起,那个也看不起,不是与曾国藩怼,就是与李鸿章怼。可要知道,曾国藩是大恩人呢。甚至,因为湘阴县一朵灵芝的事情,与郭嵩焘怼上了。后世的人看到他恃才傲物,乃奇人一个,不知当时身边人的苦和宽容。

第三,曾国藩死得早,很多事没见到,而左宗棠后来打*军,收复新疆,还在福建建海军,后来还入了军机处,当了军机大臣,履历比曾国藩丰富,见招拆招,自然显得要高明一些。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不过,曾国藩的人格胸襟和学问,是左宗棠远远赶不上的。曾国藩修养极高,待人平易,处事周到,纵使有万般恩怨,面上也会是和和气气的。左宗棠和曾国藩晚年不相往来,经常嘲笑曾国藩,时人曾有评价“左君之诟曾公,以怨报德”,但曾国藩,一笑置之,不置一词。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曾国藩打算提拔下属,一个是彭玉麟,一个是李鸿章,要幕僚说说他俩的厉害,一个说“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说“那我呢?”一个小**员总结:“曾帅仁德,人不*欺。”可见曾国藩的仁德公认。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曾国藩的学问就更不用说了,甩开左宗棠不值一两里路。后世的***就受影响很大,极度崇拜。

曾国藩后来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候。六十岁生日同治手书“勋高柱石”赠予他,逝世后谥号“文正”,是做为个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谥号,而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比曾国藩隔了“文忠”、“文恭”两个等级。同为晚清两大名臣,有人认为左宗棠比曾国藩的格局高,你怎么认为?

虽然我都赞赏这两个老乡,但觉得,写小说拍电影左宗棠会显得有意思的多,但现实中真正做过来,还真是曾国藩不易。谁的格局高,也只能见仁见智了。

感谢罗湘子文友邀请!

在国力衰败不堪,国门洞开,列强入侵的晚清时期,做为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办学、兴兵、强国等方面,各自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虽不尽一致,但都很有影响。

张之洞、左宗棠强调**办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当中用,‘’以夷之技制夷‘’,打破死板僵化的科举教育制度,提高国人的素质。李鸿章带头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模式,兴办新型企业,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强国。曾国藩则以自己丰厚的儒家思想底缊,强调用儒家思想对国人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正统,齐家治国安天下。

既然四位晚清名臣,都各有功底,思想成就上各有建树,名造一时,为什么会有人提出左公比曾文正格局要高呢?我觉得评价者选择的历史观察角度,符合了国人普遍认同感,起了决定作用。四位都是晚清时期位高权重的封疆**,从本质上说,都是当时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功臣。但是,曾国藩突出表现在对内铰杀太平天国运动上,除了当时的满清统治者大为赞赏,广大穷苦民众和中下层文人、有识之士是不会认可的,更谈不上赞誉了。而左宗棠就不同了。在外敌入侵的历史风口浪尖上,他在广西趋逐法军、收复失地,在新疆收复伊犁等举措,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功勋,是朝野公认、没有任何争议的历史事实。所以,认为左宗棠的历史格局高于曾国藩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阅历有限,个人见解未心全面。不妥之处,敬请文友指正。

,

曾国籓一生创建湘军,灭掉太平天国,操办洋务运动,可谓他功绩甚伟,格局之大。但要一定说跟左崇棠比格局,就我认为左崇棠略高一些,左崇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军,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同样功勋卓著。

主要一点就是当清廷国库无钱,朝中大臣多不主张收复新疆的情况下,左崇棠力排众议,说服慈喜太后收复新疆。保卫国家西北边疆,沉重的打击英国和沙俄的阴谋。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个人观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位的事迹:

曾国潘的主要功绩是消灭了太平天国,延缓了清王朝的灭亡。

左公则不然,他为我中华的领土完整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做出了贡献。要知道当时可是没人支持,国库空虚,靠借贷,扛着棺材做着背水一战心里去的。

所以我觉得左宗堂格局高。

左宗棠与曾国藩,都是以极为血腥手段,止内战,止内乱,并以极为血腥的杀戳出名的名臣名人而矣。杀人魔王!有什么可敬佩的。

如果他们用他们的兵锋战胜外敌,才是真正的英雄和伟人,仅是极为血腥的杀戳来止战平乱,有指挥带兵能力的都能做到,只能说是他们拥有血腥的功劳。古今中外,有这样功绩的多是。

此外,古今杀俘虏都属令人不齿的**,何况对内了。如果我们敬杀人魔王,那我们是什么?是不是很像追随的鬼祟?再有此情此景,面对此类人你会如何?

左为民族英雄,曾是吗?

左宗棠比曾国藩格局高多了。

回顾曾左两人刚出山时,彼此相互举荐过。左宗棠在1852年第一个冒出来办团练的想法后,向张亮基举荐邀曾国藩来办理;曾国藩则在1860年邀左宗棠去到安徽宿松大营,避开樊燮之祸,并积极向朝廷举荐左宗棠可自领一军。

左宗棠在湖南巡抚衙门主政8年期间,则多次有恩于曾国藩。举其大端有:1853年曾国藩受鲍起豹、陶恩培多方刁难,差点内部火拼,多亏左宗棠从中把控调解,才没有给湘勇造成大伤害;1854年曾国藩在靖港跳水**,左宗棠将他及时骂醒,并接过军事布防,避免了人亡事息的悲剧;1856年到1858年,湘勇在江西遭遇断粮断饷,全靠左宗棠通过湖南东征局送去295万两白银,免了数万**饿困甚至哗变的危机。

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帮助感恩由心,早年大约也想过回报。1854年湘勇收复岳州,曾国藩在保举名单里就将左宗棠的名字放到前面,向朝廷保举左氏为知府,并要求朝廷赐左氏蓝顶花翎。

左宗棠获知后勃然变色,写信给刘蓉,毫不隐讳地批评曾氏:仗在岳州打,我在长沙。岳州与长沙相隔300多里,战场胜利我没有一点汗马之劳,之前也没有参加战前军事会议,混在保举名单中,让我何以处己、让曾氏何以服人?方苞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升迁自然有堂堂正正的升官之道,何必要靠那些弄虚作假、浑水摸鱼的小动作?我认为方苞这话说得极对。涤生兄“以蓝顶尊武侯而夺其纶巾,以花翎尊武侯而夺其羽扇”,既不合诸葛亮本人的意愿,也让我这个以当代诸葛亮自称的人徒惹世人讪笑。如果他不是对我怀有深仇大恨,断然不会这么做。曾涤生为**朴厚道,这种事情绝对做不出来。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呢?我猜是胡林翼怂恿,罗泽南跟刘蓉密谋出来的。我劝你们仨赶紧与涤生兄商量,将无故加在诸葛亮头上的蓝顶花翎去掉。否则的话,我将披发入山、誓不复出!

左宗棠并不是惺惺作态,他真的拒绝接受朝廷已经赏赐的同知衔。这看起来不合情理,但却是是左氏真君子的气派。曾国藩为人正派,对这种说得到做得到的直人君子,心里满满的全是敬佩。

曾左之间确实有互竞高下的心理。回想1858年农历六月曾国藩复出,第一件事跑到长沙拜访左宗棠,要左宗棠用篆书为自己书写一幅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曾国藩借对联表心迹,用意很明确:左宗棠是雄,第一,自己是雌,第二。这话出自曾氏之口,便成“伟大的谦虚”。左宗棠何等聪敏之人,当即领会他的心意,为表明前段时间写信寄去湘乡骂他,不是图争个雌雄高下,便换赠一联:“集众思,广忠益;宽小过,总大纲。”这里是引用诸葛亮的话提醒曾国藩:欲成大事,不能刚愎自用,要团结人;要立大功,不能临事畏逃,要忠心正直;要带好部队,须宽容部下小错小误;要凝聚八方人才,需战略上立准方向。

这十二个字不但达到了纠正曾国藩错误的目的,也跳出了浅薄的高下之争窠臼。左氏论正心诚意,胸怀眼光,确实高出曾氏一筹。摘自《左宗棠:家书抵万金》,2019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麦客文化出版。

原创文章,作者:秒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aoshou.cc/1252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8日 01:12
下一篇 2021年6月28日 01: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