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靠多渠道教育的薪火相传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学校教育;广义:所有的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一、家庭教育的熏陶,是年轻人对某种文化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的教育。

比如大众耳熟能详的“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说的就是家庭教育。

甚至一些氏族宗亲以族训的形式代代相传,著名的就有韩氏的“昌黎世泽,魏国家风”。

大家一定听说过晚清曾国蕃、李鸿章家族吧?听说过《曾国蕃家书》吧?这师生两家一脉相承的家训,令一百几十年来曾、李两族在中国风生水起,叱咤风云!

你无法想象大厅里摆放着麻将桌,每天吆五喝六,烟雾缭绕的家庭,能走出一个读书成才的孩子来。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孩子长期在传统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就会潜移默化,喜欢当然也是习惯成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学校教育,是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的主要环节

学校教育,是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全面化、模块化的教育,每一位中国人都至少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这里不再赘述。

不过还是要说明一下,现在学校注重于应试教育,轻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亟待我们的决策者思考。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三、社会教育,是社会良俗的形成,国家民族精神面貌的体现。

社会的教育,可分为社会风气感染;某局部圈子的影响;国家营造的教育基地等等。

不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么的成功,一旦与社会教育相悖,大部分努力就可能会付之东流。

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流行“使手术刀的不如使杀猪刀的”、“制原子弹的不如制叶蛋的”……等等浮躁的思潮和社会现实,害苦了多少人!

说到社会教育,不得不提犹太民族,一千多年前,他们被屠杀、驱逐,离乡背井,流散全世界,只给后人留下一部《圣经》,一堵“哭墙”。但就是这两样圣物的教育,十数年间,一千多年后回祖地崛起一个以色列!因为,他们尊祖训,平均一个成年人月读书六本!还定期给先人更换书籍!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我们国家在解放初曾实施了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伟大工程,就是在5.5亿人口中,将5亿人扫除文盲!才有今日经济的一日千里!

忘记过去,等于没有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中华的崛起,如果国民少读书,不学习传统文化,一切都是一句空话。

(天涯坐看原创,如蒙关注、转发,不胜感激)

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这种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不了解传统文化,不了解只是一部分。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县级传统工具展示)

分析这一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教育。传统文化的内涵太丰富,毕竟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要全部进行了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更不能单靠学校里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讲,不仅是有些年轻人对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事实上,一些中老年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也太少。传统文化有一个传承的题,中老年人对传统文化了解都那么少,还去苛求年轻一代人吗?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苗族传统服饰)

我这里就如何了解传统文化谈自己的认识。

一是要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中去。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得比较好,在城市人,特别是大城市传承得不理想,关键就是一个参与问题。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从小到大,从书本上学到的传统文化,无非就是一些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则是从民间学来的,是从村里老一辈那里学来的。如正月舞龙灯、唱汉戏,又如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必须要参与其中才知道这些活的具体流程和含义。又如唱地方民歌及民间技艺,你得去动口动手,跟着学习才能了解。本人从小开始就积极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所以,今天才了解很多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农家传统食品工艺)

二是现代媒体疏远传统文化。随着着电视的发展,可以说对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打击。自从电视机普及到城乡各个角落以后,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子,一有空闲时间就守在电视机前面。而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以娱乐至上,收视率至上,很少有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功能。后来,手机普通了,青少年迷上各种游戏,使青少年更加远离了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也更不愿参加民间的民俗活动,眼睛盯着手机一刻也不能离开。本来这些新媒体的发展是让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平台,但在做这些平台的人又有多少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多少平台拿出一定的空间用来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南大园古苗寨)

三普及宣传传统文化靠全社会形成共同合力。我入驻今日头条近两个月,一直在致力于发民族民俗文化的图文,没想到传统文化在今日头条也是大冷门,娱乐和生活领域才是大热门,最火的头条也是如此,让人无语。我发的传统文化图点击量少得可怜,推荐量也少得可怜,据说是机器在运算。由此可想而知,传统文化在各大新媒体的位置,这一点不想多说,毕竟没有谁会主动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施舍,作为个人来说,努力了,做不下去可以不做。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湘黔古驿道古桥梁)

总之,培养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不能简单而轻易地抛锅给教育,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有教育的任务,也不可能包办学生的学习一辈子。传承统文化要靠整个社会,新媒体尤其要牺牲一些小利,做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功德的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这个问题笔者分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第一、题目本身的问题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不太准确,缺了点东西。题目太大了反而不能探讨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若把后一句:是教育的原因吗?改为“是教育***(*这里填写具体在教育的什么方面)的原因吗 ”?会产生出一些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是不是稍微好一点?

由于问题的问法,综合来看似乎答案都没有在某个点上聚焦,感觉答案都太泛化了。

这个问题回答,笔者认为,先应弄清楚几个概念的边界:

第一类:文化、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国学经典;

第二类:教化、教育

而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全部写在2017年两办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面。

困惑的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专家”另起炉灶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的还进行“解读”?

试问,是文件写的不够直白还是觉得大家不识字?反而把实施者需要理论指引时,搞的糊里糊涂。当然,理论研究者、实施者也不要认为自己比文件起草者理论水平多高明。

就目前来讲,笔者认为,两办的文件,就是今后所有想要在传统文化方面做些事情者想要做事且做出成绩、成就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方针。

第二、传统文化和教育方面的相关回答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文件原文摘抄)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

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

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

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开展好国民语言教育。

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外教育的关系(只摘抄标题,具体内容参看原文件)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第三、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责任吗?(换个问法)

是的。

今天的小孩童,就是将来的年轻人。如果把今天的年轻人定在四十岁之前的范围,22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而这个时间段的年轻人就是今天文化的体现和过去教育的的成果。关键,现在这一批人大部分也已经为人父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来讲尚且如此,他们的子女会是怎样?

我们按最少的量,一堂课四十分钟,一学期十六课,一学年三十二课,六年一百九十二课,在这一百九十二课时(128小时)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远不够,但若是在了解的层面呢?——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如果作为老师,面对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的家长,你可以说,未来六年,孩子的教育要家校共育,但你说孩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家校共同努力,目前恐怕是不妥的。

也有人说,家庭教育到位,还是会培养出像“神童李尚荣”那样的孩子,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这个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担交给几个“神童”,传统文化的未来堪忧——我们需要的是一批“神童”。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如果还不能明白学校教育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可以琢磨一下:写下“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几个字的人,他内心的迫切度和对未来给予的期望度,该有多大。

那具体怎么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最后,如果能认真读完两办的文件,请问,文件里你们看到“国学”两个字了吗?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融入中,外来文化相对于较轻松的庆祝方式,让青少年可以轻松愉悦,而且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有一种死板的印象,让青少年叛逆心理增强。但是不得不说传统文化所带有的基因是礼,深厚的儒家基因是严肃的,正经的,让青少年有所逃避,举个例子,春节,中国重要节日,但是很多青少年却并不是那么热衷,之所以那么期待主要是因为假期长,而春节带来的红包,拜年,相亲…都是让青少年开始逃避,所以开始忽视。

一方面传统文化一直根深蒂固,有种禁锢的意味,对于现在追求个性的青少年并不太适应。所以不是青少年开始要忽视,这是一种相对的,传统文化的及时更新不到位,对于现在文化的发展不及时,让青少年开始忽视,也是要求传统文化学会适应现代化发展,而不是单单说青少年如何。

最后,社会商业的推动,大力的营销措施淡化了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发现社会对于那个圣诞节的西方一些东西推崇太高????

这只是我的一些拙见,不喜勿喷??

楼上说了很多,我就补充一点!

一,功用性不强

现在孩子学习,都是为了高考,学习古文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娶媳妇,娶媳妇是为了生娃!这个紧张的过程中,你看到哪需要学习传统文化!

二,上手难,时限长

主要是西方文化的优势进入,这不是坏事。西方的比如哲学、逻辑学以其优势进入到中国,大家感觉到它的优势也就必然忽略了国学,甚至排斥国学。再比如西医以其强大的优势占领了国民医疗体系,甚至排斥着中医,而中医理论又是国学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国学被整体忽略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是国人整体认识的问题。

为什么说不是坏事?

因为西方文化优秀的地方我们的确该学该用啊。学也好用也好就必然会有调整反应。

放心,中华文化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有它优异之处,是什么呢?道德,这是宇宙怎么最高的智慧,所以,人类文明都会以此为核心去发展的。

西方哲学最大的贡献是逻辑学,其实,这是对中国哲学的科学展示,中国哲学是什么?阴阳。

西医也是如此,我常说,我敬重西医的贡献,但毫不客气地说,西医连屁都没有研究明白(请注意,这里没有骂人和偏低西医的意思)但导致西医对人体内大量的气都研究不明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科学思维的局限。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肾主纳气,西医必然要对人体之气有所认识才是飞跃,什么是肾主纳气?就是血液在经过肾脏时一部分被排泄成尿,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提炼为气(元气),不然肾纳什么气呢?当然,这是本人推理而出,期待医学工作者的验证。

所以说国学有必要结合西方文明,国学的道德思想必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很少,是必然的事情,是社会发展的问题。

传统文化我们一般指诗书礼易,琴棋书画,还有古代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文化。

由于社会发展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远高于精神文化的追求。

这就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不是说传统文化不好,而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不高了。

没有了需求,自然就对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少了,所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并不是学校的原因。

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不可能把传统文化放在主要教学方面,这样不符合社会需要,学生家长也不同意学校这样做。

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在小时候,传统文化的精华,即使学到也理解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年龄越大越明显。

所以说,对传统文化了解少,并不是学校的原因。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太少?是教育的原因吗?

当今时代,大部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太少,甚至根本弄不清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大都以为会背几首唐诗,或会背几首宋词,再不然读些孔孟之道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了。这就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和悲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教育的原因吗?我认为不仅是教育的原因,更是历史的原因。自从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就开始大力提倡和使用白化文,将中国传统文化抛向一边,渐渐地传统文化便有了断层。

近年来,国家开骀提倡复兴我国传统文化,并出现了传统文化热。从这一点来说是好的。但恢复传统文化不能照单全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披沙捡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旋律,为当今的社会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秒收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aoshou.cc/13039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7日 00:02
下一篇 2021年8月7日 0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