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给一个大学经费动不动就是几十亿,这些钱都干了啥?

主要还是花在了科研项目上,尤其是前沿研究上。

我表弟以前在全国TO5的理工类大学本硕博连读,经常聊他在学校做实验的情况,所以大概也了解一点。

科研花钱多,主要是因为尖端设备和耗材几乎全靠进口。

先说耗材,用我表弟的说法目前国内科研用的耗材以及小工具国内与进口差距比中美航空母舰差距都大。

他曾经告诉我,同样的天平,国内最好的品牌是xx(我不给民族企业添堵),外国品牌是赛多利斯;我们国产的天平号称可以精确到万分之一克,但误差高达5%;而赛多利斯就能做到误差2%。

不要小看万分之一克的3%的差距,某种意义上这会导致结果是诺贝尔奖还是国内三流期刊水论文(夸张)。

但是赛多利斯天平价格就是比国产贵许多,可没办法,凡是有雄心攀登本领域珠穆朗玛峰的科研人员怎么可能会容忍高达5%的误差?

天平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基本上我可以这么说,越是高端实验室以及研究,使用国产设备就越少,因为在科研仪器这个领域,我们和西方差距真太大太大太大了。

当然,不是说国产科研耗材和仪器不能用,三本、二本甚至普通一本用来教学还是没什么题的(我表弟当初原话),但是目标是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那还是用德国、美国、日本进口仪器和耗材吧,科学研究也是有时间成本的,顶级实验室没有这个资本用自己来为国产仪器和耗材“正名”。

其次就是设备,顶尖的科研设备真的非常费钱。

以目前最热的芯片领域举例,一台MOCVD好的上千万一台,这还只是设备本身费用;跑一次实验成本就是20万。而且别看设备贵,做一次实验还非常“费”机器,上千万一台的MOCVD做不了多少次实验就可能会需要修理,而修理一次就几十万。

这只是生长设备,生长出来还需要质量表征等,总之轻轻松松几百万又没有了。

芯片,只有材料是不够的,还需要做成器件,需要超净间及器件制造设备等,而一个一流的超净间投资轻松好几亿,一年维护费用就是好几百万。

这还只是芯片这么一个领域,生物科技花钱更多。

更离谱的是因为是最前沿的研究,很有可能花几亿、十几亿最后发现打水漂了;有人会说了,那么我们不追求最前沿,我们跟踪行不行?

问题是跟踪最前沿也很花钱,而且由于别人不会把核心数据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还需要不停试错,花的钱不见得比直接进行最前沿研究少多少。

总而言之,国家每年给高校拨款几十亿,绝大多数都用在了科研上,尤其是科研设备硬件添置上。

给你举个例子吧;

一个人有2个儿子,手里有100万,于是他给她大儿子50万,小儿子50万。

大儿子用50万盖了一个小洋楼,买了拖拉机和几十亩地,住小洋楼房子开着拖拉机去种地,他为的是子子孙孙有饭吃,全家受益,过着知足常乐的日子。这叫小农意识。

小儿子用50万买了一辆轿,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天天拿着手机,开着轿,用电脑查找资料,专给卖汽车的,卖飞机的,卖轮船和卖芯片的牵线搭桥,赚取佣金。这叫上层建筑。

于是这个人就衡量这2个儿子一样多的钱,谁的贡献更大,久而久之发现小儿子的贡献更大,于是后来的100万就都给了小儿子,结果是第二次给钱的时候,大儿子没有得到资助,大儿子就抱怨老子偏心,为了不让大儿子破罐子破摔,就每次适当的给一点,大部分投资都给了小儿子。

至于国家给大学的十几亿经费,基本都用于前沿科技开发研究上了,这些都是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和高科技,普通人看不懂,也明白不了,投资科研叫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看不明白叫没有格局。

当然,因为前沿科技是高难度的新鲜事物,投资失败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前提是那些大学院校科研单位真的努力了,付出了心血。

附录我国部分前沿科技研发;

远期: 可控核聚变能源利用,高端多轴数控机床,大吨位航天载人运载往返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核动力航海技术,碳基晶体管技术,硅基光刻机系列链技术,冰冻刻蚀技术,量子计算与通信技术,超导高速交通技术,激光材料……省略160项。

近期:航空、高铁、高速、5G、人工智能、机器人、国防、基建路桥、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医疗、医药、健康、疫苗、能源、……省略2700项。

中国的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都是属于非盈利机构,高校本身的盈利功能就很弱,只能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生存,其实这样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你就拿中国大学生每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和国外动辄数万美元的学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为什么国家给一个大学经费动不动就是几十亿,这些钱都干了啥?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最好的两大高校清华北大的财政拨款都超过50亿元,这么大的拨款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仔细来盘点一下吧。

学生的培养费用,学校嘛,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是教书育人了,中国高校的学费普遍很低,一般学校学费也就五六千块钱,这个学费对于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花费来说占比很小。据统计,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培养费用大约为10万元,这还是平均数字,越是好大学,培养费用越高,学生在大学学习、做实验、搞科研、各种著名教授的讲座等,都是需要花钱的,这部分钱都是国家给的补贴。就像美国一些好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一年学费动辄三四万美金,普通家庭只能贷款,毕业后也要花数十年还贷款。

大学的科研费用,好的大学一般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的花费就需要上亿,记得上学的时候,学校在瑞士购买了一台激光焊机,就花了上千万,其他各种器材、耗材、人员,都是一笔大数目,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科研费用真的是天文数字。当然,科研费用也不是都是国家来承担,有些科研项目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的,一些企业提供经费委托学校来做项目。

学校教职工的工资等,越好的大学,教职工的整体素质越高,但是工资待遇也就越高呀,一所综合类大学的教职工怎么说也得上千人,其中教授等高职称职工的工资待遇肯定不会差的,这个花费也是需要财政支持的。

学校基础设施维护,一所大学,占地上千亩,教学大楼维维护、图书馆、体育馆、水、电、暖气、绿化维护都是很大的数目,各类设备的花费也不少,电脑、投影仪、网络、空调、图书馆藏书、体育用品,都是需要定期维护更新的。

学术交流费用,越是好大学,学术交流费用就越高,学校需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来学校讲座,派遣优秀学生去过国外学校交流,都需要花钱。

留学生培养费用,中国的大学,招收留学生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评级的需要,很多时候留学生还需要大学倒贴钱,很多大学留学生人数动辄上千人,补贴花费肯定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学生餐补、助学金、奖学金等,我们都知道,学校的饭菜要比学校外边便宜不少,学校对食堂是有补贴的,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健康。同时,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优秀学生的奖学金,越是优秀的高校,这两项花费就越多。

其他支出,一群综合性大学,学生上万人,教职工数千人,建筑数十座,占地上千亩,维持一所大学的正常运转,各种花费肯定不少。

为什么国家给一个大学经费动不动就是几十亿,这些钱都干了啥?

其实,中国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大学生了,只要你的分数够,就能享受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自己承担的花费却很少,这对于欧美国家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大学都分配有科研任务,这个占大头,是无底洞,美国大学在这方面的支出是中国的几十倍,所以很多人才跑美国了,主要是在中国难申请科研经费,没有经费就难出成绩,只能跑了。另有教职员工资等。

几十亿根本不算啥。一个大学动辄教职员工上万人,按照员工收入10万一年,一万人就是十个亿。此外,运动场馆维修维护,篮球足球场地一年花个几百万上千万跟玩一样。另外各种国家级实验室,高端实验器材,高端实验耗材,高端设备维修维护,都是非常烧钱的。人吃马喂钱很多的。学校要开展科研工作,那还要有专项的科研资金,大型科研项目,花个几个亿都很正常。要是登月啥的,国家会把专门的课题分配给一些高校研究,钱会给到学校,算是学校的收入。总之吧,大学很烧钱的。

人头费占经费的一部分,用来给教师教职员工开工资的。办公和正常运营,设施维护,要占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大头的是科研,尤其是工科院校搞科学研究,光原料成本就非常的厉害,一台设备动辄就几千万上亿,所以这点钱,光买设备都不富裕。学生在校学习,衣食住行,学校都会补贴一些,每年的助学金,奖学金,各种实习实训费用,算下来也不会少。本科大学一年学费按5000计算,基本上够学生日常开销和实习实训原材料的,再补一点科研费。

能分到几十亿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理工科985高校,重点实验室特别多,项目也非常多。而一些工科实验所用的仪器是非常昂贵的,自然需要的经费就多。

首先得说一下,一般大学有几十亿,二本给的经费会比较少了,只有杰出的大学才会一百多亿,

杰出的大学一般有很多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他们研究比较前沿的东西,使用的仪器精度要求都比较高,你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仪器可能就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这还仅仅只是实验仪器,有一些实验材料也很贵,一克就要几千块钱,也是有的,普通的实验材料虽然比较便宜,但是耐不住使用的量比较大,总价格其实也是贵的一批。如果想要聘用一个杰出的人才,每一年的工资可能差不多就要几百万,如果碰到了学术大牛,为了留住他们,给他们盖实验楼,提供科研基地都是很正常的,科研都是非常烧钱,还有学生的很多项目,一个项目学校通过几千,上万的资金支持也很正常。

总之,不在学校里面工作的话,是不明白为什么会需要那么多经费,大部分经费都用来科研或者花在学生头上了,但是也存在一些经费没有落到实处的情况。

大学做科研经费,教育经费。

好的大学要有经费,搞科研。如果你连经费都没有如何能干出好的科研成果,没有好的科研成果如何吸引高端人才。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水到渠成。只有高端人才聚集了,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兰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iaoshou.cc/149256.html

(1)
上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4:10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14:15

相关推荐